2025-08-15 09:10浏览量:0
热搜预警!近期,四川某地一学校因一份散发异味的排骨,掀起了一场关于校园食品安全的风暴,调查发现祸起“冷链断链"。当夏日的热浪撞上生鲜配送,冷藏车稍有不慎就成了细菌的"培养皿": 冷鲜肉缝里的沙门氏菌悄然增殖,奶酪上的李斯特菌低温狂欢,三文鱼表面的副溶血性弧菌2小时翻倍... 这场夏季限定的"微生物盛宴",正让生鲜损耗率飙升30%。
据不完全统计:夏季生鲜投诉中,70%与运输微生物超标相关!微生物检测也成为了冷链运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。
冷链运输中主要腐败微生物及其危害
沙门氏菌
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,最适生长温度为35-37°C,但在4°C以上的冷藏环境中仍可缓慢繁殖。该菌可通过交叉污染传播,感染后可引起急性肠胃炎,表现为腹泻、呕吐、发热等症状,严重时可危及生命。
易污染食品:
l 禽肉及其制品
l 蛋类及蛋制品
l 冷鲜肉(尤其在切割、分装过程中易受污染)
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
李斯特菌是一种典型的嗜冷菌,在0-4°C的冷藏条件下仍能生长繁殖,甚至在冷冻环境下也可长期存活。其潜伏期较长(3-70天),易被忽视,但对孕妇、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危害极大,可引发败血症、脑膜炎等严重疾病。
易污染食品:
l 即食肉制品(如火腿、香肠)
l 软质奶酪
l 预包装沙拉及鲜切果蔬
副溶血性弧菌
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,最适生长温度为30-37°C,常见于海产品中。该菌繁殖速度极快,在适宜条件下2小时内数量即可翻倍。感染后可引起急性胃肠炎,严重时导致败血症。
易污染食品:
l 三文鱼、金枪鱼等生食水产品
l 贝类(如牡蛎、蛤蜊)
l 虾、蟹等甲壳类水产品
金黄色葡萄球菌
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革兰氏阳性球菌,最适生长温度为35-40°C,但在4-6°C冷藏环境中仍可缓慢繁殖并产毒,分泌的肠毒素耐高温,100°C加热30分钟无法完全破坏。感染后2-6小时内引发剧烈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儿童及老年人可能出现脱水或休克。
易污染食品:
l 冷加工肉制品
l 含乳即食品(奶油蛋糕、冷藏牛奶等)
l 预制沙拉饭食(寿司饭团、三明治等)
冷链运输中微生物超标的主要原因
1. 温度控制不当
ü 冷藏车温度波动:频繁开门、制冷系统故障等因素导致车厢温度升高至5°C以上,为微生物繁殖创造条件。
ü 冷库温度不均:部分区域温度偏高,导致食品局部腐败。
2. 卫生管理不足
ü 运输工具清洁不彻底:冷藏车、周转箱等设备残留有机物,成为微生物滋生的温床。
ü 交叉污染:生熟混放、装卸工具未消毒,导致致病菌扩散。
3. 运输时间过长
长途运输中,即使低温环境下腐败菌仍会缓慢积累,最终导致食品到货时已超标。
微生物对于食物的侵蚀往往产生于无形之中,腐败初期难以肉眼识别
当肉眼无法识别风险时,精准检测就是最后防线!
美正生物自2012年正式建立微生物产品线,经过十多年的研发和应用,对常见细菌、病毒及细菌毒素等具有丰富的检测经验,可为食品加工从原料、过程、终产品提供微生物从快检到阳性确认的解决方案。
产品列表